传奇故事——李时珍为蛇写传

有一天,李时珍来到蕲州北面的龙峰山,那是出产白花蛇的地方,只听见捕蛇人一面唱着歌,一面寻找白花蛇的踪迹。李时珍就跟着他们,决心看个明白。

传说白花蛇喜欢吃石楠藤的叶,所以有石楠藤的地方,就可能有白花蛇出没。李时珍就跟着捕蛇人,到处寻找石楠藤。捕蛇人发现白花蛇后,捕捉的方法也很奇特。他们先从地上抓起一把土,对准白花蛇撒去,接着白花蛇像是吃了迷魂药一般,立刻盘成一团,捕蛇人先用铁叉压住蛇头,然后把蛇捉住吊在树上,用刀剖腹,挖出内脏,眼看着蛇死了,才将蛇身卷起放在竹篓里,手法干净利落。李时珍在一旁看得清清楚楚,认清白花蛇的头是三角形,口里有四颗毒牙,背上有24个斜方格,腹部有黑色斑纹,和一般无毒蛇大不相同。

t0145f822e82b9fccf5

由于白花蛇是名贵药材,历代官吏都以向皇帝进贡为借口,挨户摊派,逼着群众上山去捉。当地流传着一首民谣:“白花蛇,谁叫你能避风邪!州中索尔急如火,县官派人只逼我,一时不得皮肉破。”因白花蛇“其走如飞,牙利而毒”,一旦伤人,极易送命。很多人便从蛇贩子那里买来交差。李时珍发现蛇贩子的白花蛇与蕲州当地所捉的白花蛇有些差异,便留心察辨,调查以后方知他们的白花蛇是从江西兴国的山里逮的,那地方的蛇以食小昆虫和鼠类为主,且没有毒。

经过比较:两蛇都是“黑质而白章”,但蕲州蛇肋下有24个斜方格,且比兴国蛇稍短小;蕲州蛇死不闭眼,兴国蛇死即瞑目;兴国蛇虽有除风湿和除筋骨痛的效果,但远不及蕲州蛇的效果好。此外,兴国蛇遍布全国,产量大,而蕲州蛇仅产蕲州,外地很少见到。他把这些鉴别要点写成了《蕲蛇传》。

从此,中药材便有“白花蛇”和“蕲蛇”两种药名,既方便后世医生的临床应用,也避免了大量误用蕲州“白花蛇”而发生中毒现象。

赞 (5)

评论 0
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邮箱 (必填)
  • 网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