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天,李时珍出诊回来,渔民老庞风风火火地赶到他家里,说妻子得了急病,服了一个江湖医生的药后,病情不但没有好转,反而更厉害了。
李时珍背起了药箱子,马上赶到老庞家。他认真地看了江湖医生的药方,挺纳闷儿,说:“没错呀,如果我开方子,也是这几味药呀!会不会是药铺抓错了。”他于是跟着老庞来到灶间,倒出了药罐里的药渣子,拨弄开,仔细地察看,发现了药方中没有的一味药——“虎掌”。而药方中开的一味药“漏篮子”,药渣里却没有。他说:“药铺抓错药了,再抓一副吧。”
老庞没等李时珍说完,便破口大骂药铺老板是酒囊饭袋。李时珍拍拍老庞的肩膀解释说:“这事儿,不能全怪药铺老板,要怪药书。有的药书说“漏篮子”又名“虎掌”。《日华子本草》里就是这样说的。药铺老板熟读《日华子本草》,误认为“漏篮子”就是“虎掌”。能全怪他吗?”
老庞说:“你给他改过来。”
回到家里,李时珍把刚才发生的事跟父亲说了,并谈了自己的想法,要编写一部新的《本草》。父亲听了虽然很高兴,但是还是劝他不要在这方面浪费时间,说:“重修《本草》,只靠个人的力量是办不到的。许多的《本草》都是皇朝官家修成的。”李时珍非常清楚父亲的心思:要自己脚踏实地,勤学医术,做一个能为远村近寨的患者治病的好医生。
李时珍想,药书上的差错不能不该,否则还会出现诸如此类的问题。而重修《本草》,等候官府又遥遥无期。他便暗下决心,一定要编出一本新的《本草》,使患者少受一些痛苦。
李时珍于是经常上山采药,深入民间,向农民、渔民、樵夫、药农、铃医请教,同时参考历代的医药书籍,对药物进行鉴别考证,纠正了古代《本草》书籍中的药名、品种和产地等一些错误,并收集、整理了宋朝和元朝以来民间发现的许多药物,经过27年的艰苦努力,三易其稿,充实了内容,终于完成了辉煌的巨著《本草纲目》、
李时珍被后世誉为“药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