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珍称“圣”之由来

“圣”,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称号。诸子百家,乃至古今各种宗教,都有自己认定的圣人。而全社会公认的“圣人”,指的是德行非常完美、大家极为崇敬的人。
中国古代历史上,见于典籍记载的圣人寥若晨星。《汉书》卷二十《古今人表》,把人分为九等,“圣人”列为“上上”等,从上古到秦末,仅列出14个“圣人”——伏羲、神农、黄帝、少昊、颛顼、帝喾、尧、舜、禹、商汤王、周文王、周武王、周公、孔子,这其中有好几位还是传说中的人物。名气最大的是孔子,他被后人尊为“至圣先师”,在我国古代,“圣人”一词有时特指孔子。孔子之后,少数在某一方面造诣最深、声望最高的人,被后人尊称为“某圣”,如“书圣”王羲之,“诗圣”杜甫,“医圣”李时珍。[1]
时珍称“圣”,由来已久。
时珍同时代人、当时的文坛领袖王世贞,为《本草纲目》作序,评价《本草纲目》“实性理之精微,格物之通典,帝王之秘箓,臣民之重宝”,称赞李时珍“真北斗以南一人”。在王世贞眼里,李时珍几乎是超凡入圣了。
清康熙年间,时珍已有“医圣”之美誉。
据乾隆二十年(1755)本《蕲州志》卷二十《外志·摭闻》记载:
贡生萧铨病危,梦时珍授以方,当用海桐皮治之,果愈。铨遂读其书,精于医,今医家称时珍为“医圣”,此亦一事也。
萧铨是康熙五十六年(1717)贡生[2]。乾隆、咸丰、光绪《蕲州志》的《人物志》,都将萧铨写入了“笃学传”。[3]萧铨小时候,家里很穷,但他酷爱读书,因此学识渊博,不仅通晓儒学,而且精于医术,著有《古学汇编》四卷、《易简方书》十卷。
时珍托梦授方,当然不可信,但萧铨一定是平时就熟读精研了《本草纲目》,因而能将时珍所辑医方,信手拈来,对症下药,治好了自己的重病。
《本草纲目》第三十五卷有“海桐”条。海桐又名刺桐,生南海及雷州和近海地区。海桐皮主治霍乱中恶、赤白久痢、腰脚不遂、血脉顽痹等。时珍介绍了三个验方,一首治风癣有虫,一首治风虫牙痛,一首治中恶霍乱。
萧铨“病危”,多半是得了霍乱之类的大病、重病、急性病、传染病。时珍所辑医方说:“中恶霍乱,用海桐皮煮汁,服之。”[4]这个方子,可谓简、便、廉、验,它组成简单,仅用一味药物,用法简便,价格低廉,实用可靠,极有效验。由于时珍医方救了萧铨的命,因此萧铨就攻读时珍著作,终于也“精于医”,最后活了八十二岁才去世。
时珍在世时,救死扶伤,泽被苍生;时珍辞世后,以其经典巨著嘉惠后世,赢得了“医圣”的美誉。
清乾隆五十七年(1792),著名历史学家章学诚应湖广总督毕沅之命,主纂《湖北通志》,他搜集蕲州地方志资料以及民间流传的李时珍故事,将“医圣”的美名写进了《李时珍传》。[5]乾隆五十九年(1794),《通志》全书基本脱稿。可惜的是,因毕沅调离及其他原因,《湖北通志》最终未能刊行,章学诚只好将自己保存的部分志稿,汇编成《湖北通志检存稿》。由于只是“检存”,因而时珍“医圣”的美称,也就没能广为传扬。
1956年2月,文坛巨擘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、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,应蕲春县人民政府之请,为李时珍和《本草纲目》题词:
医中之圣,集中国药学之大成;本草纲目乃一八九二种药物说明,广罗博采,曾费三十年之殚精。造福生民,使多少人延年活命!伟哉夫子,将随民族生命永生。
郭沫若的题词,高度概括了李时珍一生的光辉业绩。时珍以其毕生心血的结晶,造福生民,人民对他无限景仰,无比爱戴,无尽怀念。“医中之圣”,是人民对他真诚的赞誉。
1438336422378335但时珍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,也是全世界的。《本草纲目》自万历二十四年(1596)问世后,除在国内多次翻印外,很快就传到国外,被译成日、朝、拉丁、法、德、英、俄等多种文字,传遍五大洲,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,它被视为“东方医学巨典”,被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誉为“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”。1951年11月,世界和平理事会维也纳会议一致通过决议,尊崇李时珍为世界文化名人[6]。
时珍不仅被尊为“医圣”,还被人们奉为“药圣”。最先称时珍为“药圣”的,可能是1984年12月,曾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、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任重,参观李时珍陵园时题词中说:
本草纲目中药典,药圣业绩中外传。[7]
南方出版社出了一套《中华百杰图传》,其中有《医药至圣•李时珍》,该书1995年出了第一版,2000年又出了修订版。
2010年8月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四名官员,参加了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召开的《本草纲目》、《黄帝内经》申报《世界记忆名录》座谈会,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在汇报演示文稿中说:“李时珍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。”[8]李时珍纪念馆原馆长张月生汇报说:“李时珍是一位医圣,同时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药圣。”[9]2011年5月,《本草纲目》顺利入选《世界记忆名录》。
李时珍在人类历史上的伟大贡献,举世公认;李时珍的影响,超越了学科,超越了时代[10],超越了国界。时珍荣膺“医圣”、“药圣”,可谓实至名归。
伟哉夫子,将随人类生命永生!

【注】
[1]参见万芳珍(南昌大学历史系教授):《古来圣人知多少》,中国经济网“华夏文明”栏, 2008年12月18日发布。
[2]据乾隆《蕲州志》卷八《选举志》、光绪《蕲州志》卷九《选举志》。黄焯《蕲春先正书目》(手抄本)也说,萧铨为“康熙丁酉岁贡”。“康熙丁酉”即康熙五十六年。
[3]三部《蕲州志》的“萧铨传”,文字完全一致。“萧铨传”记载:萧铨,字公衡,号樗叟。少贫,嗜读书。学识渊博,以明经教授生徒。著有《古学汇编》四卷。兼精岐黄术,著《易简方书》十卷。年八十二卒。
[4]《本草纲目》卷三五“海桐”条,刘山永新校注本(第三版),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,第1344页。
[5]章学诚:《湖北通志检存稿》卷二《李时珍尹宾商传》,郭康松点校本,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,第90页。
[6]参见六十集大型电视纪录片《黄帝内经》第十集“千秋圣典(下)——李时珍与《本草纲目》”解说词,中国视协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、中华中医药学会、广州电视台联合摄制,2003年6月制作;唐明邦:《李时珍评传》,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,第317页。
[7]笔者于2012年6月5日对张月生先生的访谈。
[8]据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《中国传统医药档案文献申报〈世界记忆名录〉介绍》(电子演示文稿)。
[9]据张月生先生提供的《〈本草纲目〉申报〈世界记忆名录〉初审会议讲话稿》(电子版)。
[10]2008年,拍了一部《大明医圣李时珍》的电影(至今未播出)。对这个片名将“医圣李时珍”局限于“大明”一朝一代,笔者不以为然。李时珍值得人民永远纪念,他不仅仅是明代的医圣,更是世世代代的医圣!

赞 (1)

评论 0
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邮箱 (必填)
  • 网址